理查德·斯托曼:数字世界的自由先知

计算机的黎明时代,软件如同一首口头传唱的史诗,由一群被称为“黑客 (Hacker)”的数字游吟诗人自由分享、修改和传颂。理查德·斯托曼(Richard M. Stallman)便是这群人中最耀眼的一位。然而,他并非仅仅是一位技艺超群的程序员,更是一位思想家、一位行动者,一位为了捍卫数字世界自由而燃尽一生的“先知”。他以近乎宗教般的虔诚,发起了一场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运动。斯托曼的故事,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创新史,而是一部关于数字时代“自由”与“控制”的宏大抗争史,它定义了我们今天与技术互动的基本规则。

故事的起点,是20世纪70年代的麻省理工学院(MIT)人工智能实验室——一个堪称数字“伊甸园”的地方。在这里,代码是公共财富,分享是最高美德。程序员们彻夜不眠,不是为了商业利润,而是为了探索机器的潜能,解决有趣的难题。他们共享源代码,互相学习,共同改进。斯托曼是这个乌托邦里的明星,他开发的EMACS文本编辑器,本身就是协作精神的伟大结晶。 然而,美好的时代总是短暂的。随着软件商业价值的凸显,企业开始将代码视为私有财产,用许可证和保密协议将其层层锁住。曾经开放的“伊甸园”竖起了高墙,程序员从自由的创造者,沦为在“黑箱”上工作的工匠。压垮斯托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一台施乐打印机。实验室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是专有软件,无法修改。当打印机频繁卡纸时,斯托曼无法像过去一样进入代码,添加一个“卡纸时自动通知所有用户”的简单功能。他第一次感到,自己被代码“囚禁”了。这个小小的挫败,点燃了一场巨大的革命。

面对一个日益封闭的软件世界,斯托曼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他要凭一己之力,重建那个分崩离析的“伊甸园”。他要创造一个完整的、完全由自由代码构成的操作系统,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运行、复制、分发、学习、修改和改进软件。 1983年,他公开发表了“GNU宣言”,正式发起了GNU计划(GNU Project)。“GNU”是一个典型的黑客式幽默,意为“GNU's Not Unix!”(GNU不是Unix!),一个无限递归的缩写。这个计划的目标宏大到近乎疯狂:重写一个当时最主流的操作系统(Unix)的所有组件,并让它们完全自由。 为了清晰地定义他的理想,斯托曼提出了“自由软件 (Free Software)”的概念,并为其赋予了四项基本自由:

  • 自由 0: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,用户有运行程序的自由。
  • 自由 1: 用户有学习和修改程序源代码的自由。
  • 自由 2: 用户有重新发布拷贝的自由,以便帮助他人。
  • 自由 3: 用户有改进程序,并公开发布改进版的自由,以便整个社区受益。

这里的“自由”,强调的是“Freedom”(自由权),而非“Free of Charge”(免费)。它是一份数字世界的《人权法案》。

有了理想的蓝图,还需要有坚实的法律武器来捍卫它。如果自由软件被商业公司拿去,修改后变成专有软件,那这场运动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? 斯托曼再次展现了他的天才。他创造了一种被后世称为“Copyleft”的授权模式——一个与传统版权(Copyright)针锋相对的巧妙构思。传统版权的目的是“保留所有权利”(All Rights Reserved),而Copyleft的核心精神则是“部分权利被保留”(Some Rights Reserved),但它保留的不是作者的专有权,而是软件的“自由权”。 基于Copyleft理念,他起草了著名的“GNU通用公共许可证”(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, GPL)。这份许可证像一种良性“病毒”,它规定:任何使用了GPL代码的衍生软件,其本身也必须采用GPL许可证发布。它利用版权法本身,强制性地让“自由”得以传播和延续。这是一种天才的“法律黑客”行为,它为整个自由软件运动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基石。

斯托曼和他的追随者们像一群数字世界的苦行僧,夜以继日地为GNU大教堂添砖加瓦。他们完成了编译器(GCC)、编辑器(EMACS)和无数核心工具。到20世纪90年代初,宏伟的GNU操作系统只剩下一个关键部件尚未完成——内核(Kernel),即操作系统的核心。 就在此时,一位来自芬兰的年轻学生林纳斯·托瓦兹(Linus Torvalds),出于个人兴趣编写了一个小小的内核,并将其开放源代码。这个内核,就是Linux。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奇妙的交汇,GNU庞大的身躯,终于找到了它缺失的心脏。GNU的工具集与Linux内核一经结合,一个完整、强大且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——GNU/Linux——诞生了。 从此,斯托曼多了一个新的、永恒的抗争:坚持将这个系统称为“GNU/Linux”,而非简化的“Linux”。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吹毛求疵,但对斯托曼而言,这关乎哲学的完整性。他要提醒世界,驱动这个系统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GNU所代表的自由哲学。他甚至以“圣伊GNU修斯”(St. IGNUcius)的幽默形象示人,以布道者的姿态,不知疲倦地在全球巡讲,传播自由软件的福音。

理查德·斯托曼的遗产是巨大的。今天,从安卓手机的底层,到驱动全球绝大部分互联网服务器的系统,再到无数的应用程序,其背后都有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身影。他发起的运动,不仅催生了价值万亿的产业,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协作与知识共享的方式。 然而,作为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,斯托曼本人却始终是一位孤独而充满争议的人物。他毫不妥协的原则、不加掩饰的言论和独特的生活方式,让他既受人尊敬,也时常与主流格格不入。他像是那种为了守护圣火而宁愿被世界误解的先知,固执地捍卫着理想最纯粹的形式。 理查德·斯托曼的故事,是一个关于信念如何塑造现实的传奇。他用一行行代码和一篇篇宣言,在一个由0和1构成的世界里,发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自由的伟大远征。无论世人如何评说,他都已将自己的名字,永远镌刻在了数字文明的基石之上。